2011年10月11日清晨, 手拖两个塞满衣物、台灯、书籍的行李箱,身背两个装有类似物品背包的我缓缓走出车站。气氛略显沉重,不是因为心情,而是身上的重量。站在出站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我以为我会感受到来自江面的徐徐清风,没料到却被漫天的灰尘呛个正着——这是正在进行施工的武昌火车站东出站口。Anyway,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美丽的江城武汉。
“人生是由一个个偶然组成的,当我回头看时,发现很多所谓人生的重要拐点,都不是由自己来把握”,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者曾这样跟我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偶然,让我来到了历经沧桑的武大,也是偶然,让我遇见了影响我未来选择的导师。
从小学到中学的高强度填鸭式教育几乎压抑了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于是到了大学,这些兴趣爱好便集中爆发,爆发点多种多样,但结果往往都集中在网络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受制于高考分数,这是个美好的期望,它只属于极少数极少数的优秀学生,不属于我。大学中,有身边的同学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又转专业不成功便退学了的。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专业,认为它太古董太out了,但我却没有退学的勇气。因为,这个上大学的资格对我而言得之实在不易。进过三次高考的考场,这样的一份经历让我坚信:大学的专业我再不喜欢,也强过一天几张试卷的生活数百倍。也或许是曾经的挫折,让我在大学时没有荒废掉自己的学业,在学习方面尽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四那年,偶然地得到了保研的机会, 又偶然地经人介绍,来到了武大588888纽约国际官方网站王连荣老师的实验室。
研究生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往往也是在痛苦中开始的。美好的原因自不必说, 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朋友圈子、新的作息时间。而痛苦却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做才算好,因为这里已经没有100分的试卷,没有ABC的评级,好像刹那间,过去十几年评价自我学习成果的标准都消失了。每天来到实验室后打开网页,海量的文献就会扑面而来。中文文献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因此,阅读英文文献并且高效获得所需信息便成为了每一个理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不阅读充足的文献就开始实验就如同不带上GPS与充足的汽油便驾车直闯可可西里,沿途风景肯定是优美的,气势也一定是雄壮的,但结果往往是死路一条。跌跌撞撞中,学会了搜索文献,磕磕绊绊中,由两三天读一篇变为一天可以读好几篇并且快速找出哪些需要大致读一读,哪些可以立刻放过,而哪些,是吃饭甚至如厕时都需要默念的。
动手能力又是一个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骂人时说对方“你的数学课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句话正着说不成立,但是反过来往往是成立的。比如我高中时的体育课,往往都是数学、语文、英语老师教的。而且有时,还多人商量瓜分一节体育课,每当忆及此事都让我不禁联想起历史课本中的清末时局图。其实不仅体育课,其他动手的实验课也大多一带而过。动手能力在大学时才在鼠标与键盘的完美配合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这对于生物研究是有帮助的。在生物研究中,检验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无非是可重复,一致的结果有可能是对的,而不一致的基本是错的。好在导师的指导与耐心,才让我能在反复中逐渐进步。
我所在的实验室是一个由两位导师指导、充满欢快气氛的实验室。王连荣教授与陈实教授是两位优秀的学者,海外学成归来共同加入了588888纽约国际官方网站。年轻而又充满活力是我进入实验室后对两位导师的第一印象。随着接触的逐渐增加,我开始更多的了解并学习两位导师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日常生活中,两位导师是随和的,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吃饭。但每当讨论起实验来,两位老师又变得极为严谨,每一个实验的流程、数据的梳理、结果的分析,都需要反复敲定,而这对我科研精神的培养益处甚多。相比于本科时对未来方向的茫然,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逐渐培养了我对自然探索的热爱。发现问题、搜索文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已经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期间,我也慢慢的领悟到,科研工作者相比于其他职业,并无更加神圣与高尚。它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做好这份工作却可以拓展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使我感到快乐。
在两位导师创建的实验室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与老师间的平等。只要导师在办公室,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敲门进去和他们探讨。而导师也鼓励我们广泛阅读文献,寻找自己喜欢做的方向。在确定课题时,作为学生的我,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导师做的,就是给予经费的帮助与实验的指导,我们一起承受失败的懊恼,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毕业季,有同学选择了工作,有同学选择留校读博,而我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今年2月,我顺利地拿到了普渡大学以及另外一所优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最终我选择了普渡。
与一位已经身在美国多年的朋友聊天,他问我为什么选择普渡。我说,因为安静。他说,你老了,只有老人才会选 择平静的农村生活。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是又或不是。记忆中的自己还是十七八岁的模样,可是转眼已经快三十了。疯疯癫癫不拘小节可能是我给所有熟悉我的人的印象,目前的流行称呼是“-”。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一个快三十岁,还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未来。 我选择了普渡,是因为我喜欢安静,但,更是因为,我想知道,在那样一个远离大城市喧嚣的中西部小城里,我可以在未来的5年内,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什么样子。
5年之后见分晓。但愿那时我能以满意的成绩,报答今日两位导师的指导与武大588888纽约国际官方网站的栽培。但愿那时,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来自武大。
再见武大,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再度重相逢!(作者:甘睿,588888纽约国际官方网站2015届毕业硕士生)